
应该说,这种形象令人不乏感到残酷和暴力,但他们的残暴却基本定格为“外向型”,日本天皇号称万代一系,从未出现过一个“内向型暴君”,没有一个天皇对本国人发动过大规模的清洗与屠杀。
这当然与日本天皇大部历史时间里是“虚君”有关。但是,即便是一些掌管实权的天皇、皇子皇兄们,也几无“内屠”发生。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中不可想象,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和最后一个王朝,都是暴君频出,而且大多是对本国人下手。秦朝仅历二世,但从秦始皇到秦二世,在对内施暴上,一个比一个狠。
诸如晚晴实际统治者、“准女皇”叶赫那拉氏慈禧, 最能代表她的内外术,是这句众所周知的名言——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”。 诸多解读历史的人把这句话加到了慈禧卖国的铁证堆里,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慈禧这句话的真实心态——她在骨子里是把被征服的华夏人当奴才,宁可将奴仆的东西送人,也不物归原主。虽然他们不是汉民族皇族,但却据有比汉民族皇帝更深的“牧羊”心态。在血缘上,他们自以为高贵,将汉血视为卑贱,不允许满汉通婚。奴隶主绝对与奴隶划清界限。在“牧羊”手段上,无论于朝野还是民间,无论是反抗皇家的太平军还是巴结皇家的义和团军,翻脸无情,任意杀戮,无所不用其极。
同为皇帝,为何两样做派?东海对面的日本天皇为何没有中国皇帝“内残外忍”传统?
这还是涉及“同类不同道”问题。
此前已经详述中国君主大都尊奉中原狼道,践行“内残外忍”四字要诀。古代日本虽曾以中国为师,但在“帝道”上却与中国大不同。虽然从军事技术上,日本天皇不像中世纪女真、蒙古那样率铁骑打打杀杀,但从“道”上观察,从古至今日本显然与古代游牧民族大同小异:崇尚铁血立世,对外狼性征服。这种“海狼”秉性与草原狼不相上下,却与“圈中狼”背道而驰、甚至是“内残外忍”的“圈中狼”之克星性格。
中日两国君主,践行的狼道内外有别,最终成为两种不可同日而语的物种。后来甲午战争结果就证明了这一点。中日甲午战争时,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娘俩其实是站在了一起,但结果说明:无论“帝党”还是“后党”,即便是加起来,也不是“蕞尔小国”明治天皇的对手。因为这是两个物种的对决:一个是退化的草原狼、圈中狼,另一个是西化的无疆界海狼。孰强孰弱,一目了然。